精健家族-張欽嵐.jpg

 在台北精神健康學苑中,正在進行精神健康攝影班的課程,只見台上的講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教授攝影技巧,下課時間一到,講師隨即被學員團團包圍,詢問相機的使用方法,即使經過長時間的講課,但講師仍以一貫和藹的神情耐心地回答每一個問題,直到學員露出滿意的笑容。這一位待人真誠親切的老師,就是快樂攝影志工-張欽嵐。

 張欽嵐自幼在屏東長大,赴高雄就讀高職期間喜歡上攝影,並且經常背著攝影機上山下海,為旅行和生活留下精彩的紀錄。從中正理工學院畢業後,張欽嵐展開軍旅生涯,用相機記錄生活的足跡蔓延到外島,在澎湖、小金門、大膽島等地都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10多年軍事生活的歷練,讓他徹底磨練自身的抗壓性,同時養成刻苦耐勞的性格。

 隨著孩子的出生,當時軍階已是少校的張欽嵐,很想要有多一些時間陪伴小孩成長,毅然從野戰部隊後勤營副營長退役,將退伍金當作創業基金,成立個人攝影工作室,從事最愛的攝影工作。

 工作室成立後的第一個大案子,是幫中央廣播電台拍攝改制慶祝酒會,因其專業能力備受肯定,不久,在偶然的機會下,就被延攬到中央電台,負責外賓與電台重大活動的攝影工作。投身影音記錄迄今已10年,張欽嵐以其豐富的拍攝經驗與熟悉攝錄影器材設備的專業力,為中央電台留下許多寶貴的影像資料。

 「當你做一件事情,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時,就會發現人生真正的價值」有著南部人熱情與樂於助人特質的張欽嵐笑著說。2005年開始,他成為包括肝病防治基金會、門諾醫院等公益團體的攝影志工,2007年起在本會許多大型活動中,也總會看到他手拿錄影機,肩背攝影機在會場穿梭的身影。張欽嵐說,接觸到許多社會中較為弱勢的團體後,更懂得珍惜自己已有的幸福,進而會越來越以感謝的心去服務人群。

 攝影在社會活動中扮演著多功能的角色,藉由攝影經驗的累積,可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與過人的耐心,將所有美好事物做各種不同角度的呈現。「不要把攝影看得很嚴肅,其實那就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張欽嵐說。他指出,在本會開設「精神健康攝錄影班」的用意,就是要讓每一位學員都能快樂學習,從中提升自我的精神健康。

 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投身公益似乎是有錢有閒才能去做的事。對此,張欽嵐呼籲,「做公益其實是很生活化的事,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服務人群的力量,每個人都有能力對社會做出貢獻。」目前,張欽嵐已著手拍攝公益性的影片,投身公益活動的腳步永不停歇,他正努力地實現心中的夢想,要讓全世界都看得到台灣公益團體的努力!

張欽嵐 中央電台廣播電視研習所專員
    中央廣播電台工程師
    精神健康基金會攝影志工

原載於《心靈座標》雙月刊 2008年10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