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枝.jpg 

專訪精神健康中國結班的志工老師-林秀枝 

 中國結是老祖先的工藝智慧,經由一根絲繩以結、穿、繞、纏、編、抽、修等步驟而成的中國結,獨特的韻味與曼妙,充分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智慧。結飾的演變也隨著節慶演變愈來愈繁複花俏,不只應用在服飾上,也有人裝框掛飾等,加以各種的造型變化,注入新的生命,讓中國結更融入一般日常生活。

 帶領精神健康中國結班的秀枝老師,1999年從國中家政老師退休後,2001年起即在精神健康基金會擔任精健志工,在一次志工回娘家的聚會上,她興起「是否可以帶領大家來玩一玩中國結」的想法。「當時大家都認為中國結很難,可是以自己的經驗來說,很多事情都是實際做了就不會覺得難了,能有機會貢獻專業,心中覺得很高興!」秀枝老師笑著表示。

 由於父親早逝,兄姐代替父職對秀枝老師負起栽培之責,讓她銘感五內,為能分擔家計,她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想擁有一份收入穩定的教職。從實踐家專家政科畢業後,在因緣際會下,秀枝老師把握機會踏入教育界,從苗栗獅潭國中開始,一直到台北縣自強國中退休,歷經25年教師生涯。談到如何進入中國結的領域時,秀枝老師說:「擔任20多年教職,自己最擅長和用來教學的,大多是編織和縫紉方面的技藝,直到參加了一場中國結研習,才開始學習中國結藝。」

 學編中國結不僅敎的人要有耐心,學的人也一樣,必須不斷練習,直到熟能生巧。「其實一開始我並不覺得中國結很簡單,但是我心想我是家政老師,怎麼可以認輸呢?而且學中國結和做任何事情都一樣,一定會有遇到瓶頸的時候,必須想辦法克服它,一定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就會前功盡棄。」秀枝老師笑著說。

 從2006年成立「精神健康中國結班」以來,她經常思考如何將一般人印象中「複雜難學的中國結」,藉由深入淺出的講解,再透過易學的編織技巧,運用在日常生活與節慶上。秀枝老師說:「其實中國結是一種教學相長的工作,一邊教學時,因應學生不同的問題和需求,也常引發我想出新的點子,嘗試結合不同的編法在一件作品上,或在現成的物品加上中國結的創意巧思,我想,這些就是一種經驗的超越吧!」

 在秀枝老師的指導下,「精神健康中國結班」已連續兩年在「台灣精神健康日暨嘉年華」中舉辦師生作品展,獲得與會民眾一致好評。此外,她也在台北市迎新會中,教授外國使節夫人與外商夫人編織中國結的技巧,發揚傳統文化。

 從精神健康基金會成立那年就擔任志工的秀枝老師,是長期陪伴基金會成長的老朋友。「偶然的機會下,在一場精神健康講座中認識了精神健康基金會,原本是想幫助受精神困擾所苦的學生,然而從中收穫最多的卻是自己,不但充實了腦科學知識,也更懂得抒解自己的壓力和保養頭腦的重要!我深深體會,當志工是一件快樂的事,常常自己只有付出一點點,卻能得到更多更多!」談到這幾年在基金會中的收穫與成長,秀枝老師滿懷感激的表示。

 每逢中國結班上課,教室裡總是歡笑聲不斷,學員在歡愉的氣氛中,手腦並用地感受傳統結藝之美,並從中豐富了生活。中國結傳承千百年來的民間手工藝,深受中外人士喜愛,秀枝老師邀請更多朋友一起來「玩」中國結、發揮各自的創意,只要「玩」過,一定會愛上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