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辦法好好說。」直子說。「最近一直持續這樣。就是想要說什麼,每次也只能想到一些不對勁的用語。不對勁的,或完全相反的。可是想修正時,就更混亂而變得更不對勁,就越發搞不清楚自己最初到底想說什麼了。感覺簡直像自己的身體分開成兩個,在互相追逐一樣。正中間立著一根非常粗的柱子,我們一面在那周圍團團轉著一面互相追逐。正確的語言總是由另一個我擁有,這邊的我卻絕對追不上。」  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

 喜歡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嗎?一本村上自己都說是100%的戀愛小說,不過對上面這段對話印象深刻的人可能不多吧。

 或許你也如同書中男主角渡邊一樣認為『「每個人多多少少也都有這種感覺。」「大家都想表現自己,卻都無法正確地表現,因而開始焦慮。」』直子可不這麼認為呢,她對渡邊的反應似乎有些失望,只能說「跟那個又有點不同。」但除此就什麼也沒再說明了。

 隨著故事的發展,直子的思考障礙日益嚴重(寫信變成很大的負擔,想說話卻常找不到適當的用語等),情緒沒來由的劇烈波動,而不得不中止學業被送到山中療養,之後也出現了幻覺,病情幾度起伏後,終究以自殺她結束短暫的青春。

 直子患了精神分裂症。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而是她的腦子真的生了一個叫做「精神分裂症」的病。你可以推論她是因為青梅竹馬的男友莫名自殺之後情緒一直無法平復,或認為是因為和已故男友的好友發生關係而矛盾困擾不已,甚至推測她應是在小時候目睹姐姐上吊亡故的身影時,就埋下日後情緒不安的種子,或者更無奈的認定這是她家族悲情的宿命。

 就故事的舖陳來說,這些推論都是可能的影響,而從精神醫學的立場來看,直子遭受到生物性、心理性、以及社會性的危險因子交互影響終至發病,而其精神狀態的演變正是精神分裂症病程的典型舖陳,包括近來引起注意的前驅症狀。從沒聽過這樣的解析對不對?

 隨著心理衛生教育的普及,一般人對憂鬱症已較不感到陌生,看到別人激動的言行舉止也不忘考慮這個人是不是得了「躁鬱症」,對於自己的驚恐害怕則會用「恐慌症」來形容,不過一般而言,一般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很難超過「望文生義」的程度,而常發生自我診斷、張冠李戴、甚至自己嚇自己的情況,而其中可能對精神分裂症的誤解(或偏見)最深。
談到精神分裂症,可能很多人仍覺得陌生、不相關、或是害怕,典型的印象多半認為患者外觀看起來就不正常,會有幻覺、妄想,行為混亂衝動,最常被形容為不定時炸彈,很多人可能在社會版的新聞認識到這個名詞,而不是在醫藥版看到。然而為什麼一個人會看起來「怪怪的」甚或「瘋掉」? 絕對不是「壓力太大」四個字就能說明一切,也不是突然之間就會「發作」起來,那麼倒底是怎麼回事呢?

 就臨床醫師的經驗來說,這個疑問來自於一般人太習慣用大眾心理學的立場來詮釋所有的情緒反應,而忽略了這個人是不是「腦子生病了」的可能性。隨著腦科學及精神醫學的進展,我們知道過去爭論的心物二元論其實並不必要,人的心理作用必然有一定的物質基礎,而物質的影響可以直接反映在心理的層面。過去提到情緒困擾多半只從心理的面向去理解,而今我們知道大腦的角色非常重要,絕對不容忽視,腦子健康與否,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精神狀態。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人情緒和行為為何會出現劇烈異常時,若能多考慮一種可能性,「腦子是否生病了」,應能解除不少疑惑,特別是當你發現有些人的問題實在很難用一般的經驗去體會,或無法以一般的常識去分析時。

 事實上大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表現出明顯的精神病態之前,都會有一段不算短的前驅期(通常可達一年以上),像是覺得注意力很難集中、變笨了、腦子裡老是重覆一些莫名的念頭、想用功但用功不來、或是花很多功夫但效率比以前差很多,變得容易莫名的緊張、沮喪、情緒的調節也不對勁,有時沒來由的恐慌害怕、有時又顯得漠然無趣,衝動控制變差、與人互動顯得過度敏感或不適切,對一些知覺感官的刺激反應過度,日久逐漸變得退縮、不修邊幅、日夜顛倒,成績、工作能力大幅下滑,因此休學失業的大有人在,親人無法理解這樣的變化,而責備其變懶變笨又成為另一重的壓力,之後才逐漸演變出明顯脫離現實的精神病症,如幻聽、妄想、怪異行為等。過去大多數的患者都是到這個階段才開始接受治療,然而患者的學業、個人生活、人際關係等,實已產生嚴重的損傷。

 既然如此,為何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呢?關鍵正如同直子感受到的困擾:「我沒有辦法好好說」,上述的前驅症狀,個案本身摸不著頭腦很難清楚描述,旁人也不容易區分他們說的是否只是一些特別的情緒反應,或是歸因於憂鬱症等其他較常見的精神疾病。正因為不易界定,過去少有前瞻性的研究從頭追蹤起,而這方面的探索近十年來正吸引研究者積極的投入。

 我們的精神健康研究團隊,綜合國外文獻報告及國內在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研究經驗及技術,也提出「思覺功能障礙」的概念來聚焦於這個主題,結合自評身心狀況、臨床精神狀態評估、神經心理健康檢查、神經生理檢查、及後續的定期追蹤等,希望能在發展成嚴重的精神疾病之前,及早辨識出可能已受困擾而不知所措的個案,同時也會小心的跟一般情緒困擾或其他精神疾病做區別,分別給予適當的協助,以維持精神的健康。

 我們期待在此努力之下,未來「精神分裂症」不再被視為一種令人不安害怕的代號,而只是另一種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的疾病。


 認識思覺功能障礙

 許多嚴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在病發初期,往往有一個醞釀階段,就像是暴風雨來臨前,天色變得昏暗,空氣變得令人窒息一樣。在這個階段,人的思想和感覺有著明顯的異常或混亂,表面上看似生活適應困難,而表現出憂鬱、焦慮等行為,但實際上是有思考與知覺的障礙,才使得生活適應力變差。我們把這種前驅現象稱為「思覺功能障礙」。

 本會董事長,同時也是台大醫院精神部主任胡海國提出呼籲,若從腦部功能來了解,人的情緒和行為變化有時是因為腦部的思考判斷出了問題,而讓人出現不成比例的暴怒、害怕、憂鬱等情緒反應。以學生來說,學業成績突然間不明原因一落千丈,是一項值得觀察的指標,此時若只是認為小孩「不努力、不乖」,把它當成是種叛逆行為,有可能延誤治療時機。若發現身旁親友、同學有類似情況,可及早至門診掛號或電洽02-23123456#7064詢問。

文/台大醫院精神部 劉震鐘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