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3.jpg 

 以往被認為神秘的腦,在近代腦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究下,逐漸展露出腦的本然功能,打破一些對腦的錯誤認知,讓我們逐步認識腦的美麗境界。例如以往最常聽見的一個說法是:「頭大的人比較聰明」,根據腦科學研究顯示,確實有部分腦區的體積和活化程度與聰明密切相關,但並不表示頭腦總體積與一個人的智慧表現有絕對關係。愛因斯坦的頭腦就是用來打破「頭大便是聰明」最好的例子。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天才,他過世後將大腦捐出來供做解剖研究,許多腦科學家都想從他的大腦中找出腦與聰明的關係,結果發現,愛因斯坦的頭腦總體積竟然沒有比別人大,他的頭腦重量只有1230克,甚至還比一般男性的腦1400克少了170克,令許多人跌破眼鏡。

 後來腦科學家又利用電腦3D技術來重建愛因斯坦的大腦,結果發現,愛因斯坦的腦容量雖然和一般人相去不遠,不過,他的頂葉卻比一般人大了15%,此部位的神經連結相當緊密,負責輸送養分和氧氣的膠質細胞也比正常人多,又因頂葉是負責掌管腦中的數學和邏輯能力,從此就解開愛因斯坦被稱為天才的秘密。

 這位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並非從小就展露出所謂的聰明才智,相反的,愛因斯坦小時候甚至有語言障礙,3歲才會叫媽媽,5歲才會說話,後人還發現他可能有輕微閱讀障礙,經常拼錯字,小學一名老師還曾對他說:「絕不會成什麼大事」。但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開始喜歡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中學、大學的他不僅好學、好奇,且不斷思考,培養出驚人的合併式思考的能力。

 2004年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心理學家理查.海爾(Richard J. Haier)和他的同事們研究大腦內神經區域的活化與聰明才智的相關性,結果在調查的47位成年人的腦部中發現,在額葉(Frontal lobe)三個腦區和頂葉(Parietal lobe)兩個腦區中的灰質(主要由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組成)大小和智商高低有關。後續也有其他科學家證實,智商較高的人們,在這些相同的腦區,也發現有較多的白質(由神經軸突組成,用來接受和傳遞訊息)。此研究顯示,若我們越使用腦內的頂葉和額葉,頭腦就會越強壯,也就會越聰明。

 可以說,愛因斯坦後來之所以能一鳴驚人,全是因為他勤於動腦的緣故,也由於他不斷的思考和處在充分刺激的環境中,才能不斷增加心智連結的能力,進而被稱為天才。這個結果證實,頭腦的體積大小與聰明沒有絕對的關係,而是與大腦內頂葉和額葉的活化程度有關,更與這些區域的神經連結密度以及後天學習的經驗多寡密切相關。此外,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指出,反覆的練習和毅力,比起聰明才智更會造就出更大的成就。

 因此,與其比較頭腦的尺寸,不如把重點放在頭腦內的發展,例如多聽、多看、多想,就能引發並刺激及深化大腦的神經迴路,有益於靈活思維、鞏固記憶與激發創意。換句話說,主動學習與廣泛、豐富的生活經驗能使神經聯結更為緊密,只要我們願意時時操練頭腦,就有助於增進大腦神經區域功能的連結,使大腦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