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庭1.JPG
中為陳玉庭先生

我的精神健康成長之路
陳玉庭 先生

 由於出生那一刻,我在媽媽的產道時間過長,造成腦部短暫缺氧,以致於出生後在學習方面都比一般人差,動作也較遲緩。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到國中都還學不會綁鞋帶,對於左右邊也沒有任何概念。


 雖然念完九年的義務教育,但對於學校所教的東西總是懵懵懂懂,更不用說考試的成績。但父母沒有因此放棄學習遲緩的我,總會買一些課外讀物給我,讓我自己去在閱讀的世界中摸索,雖然書不一定看得完,但讓我養成從小就喜歡閱讀的習慣。之後的學習之路,家人也總是包容我,讓我以很緩慢的方式,慢慢完成高職、二專及大學的學業,再進入研究所求學。
 我目前在撰寫研究論文階段,如今已邁入第五個年頭。這些年來,我常一個人埋首在不見天日的學習當中,有時覺得苦悶,人際關係也變得疏離,懷疑自己是否有憂鬱症的傾向?有一次,收到由精神健康基金會寄來的電子郵件,開啟了我精神健康成長之路。 
早在進研究所時,就有老師介紹我們閱讀腦科學的籍書,但是怎麼看還是看不懂,而且還要去記一大堆腦部的專有名詞。之後我參加精健會的「社區精神健康種子培訓」,雖然上完8小時的課,總覺得對腦科學及精神健康仍一知半解,但藉由每月固定回精健會參加聚會及講座活動的累積,讓我漸漸對腦科學和精神健康有一些認識,從這些課程中最大的收穫,是我瞭解到保養頭腦之道,原來可以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當我頭腦保養的比較好時,我也慢慢從對人比較冷漠的生活中跳脫出來,漸漸找回對人的熱情。後來,懷著這一份對人的熱情,我試著去擔任桃園腦的美麗境界展的導覽志工並在精健會鼓勵下前往霧峰的明台高中,向大眾和學生分享腦科學及精神健康的知識。在公開場合向人談話,是我以前腦力不足時所不敢嘗試的事情,這些事也讓我在寫論文時,感受到不少準備的壓力,但在分享完後,自己覺得在腦科學和精神健康的認識又往前邁進一大步,也挑戰了在公開場合面對一群人的壓力。
 累積這些基礎的概念之後,我也更樂於去接觸一些腦科學的書籍,進而認識更多的腦科學新知,對於精神健康的問題,也不再像以前那麼無助。現在,我除了改善長期以來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也透過規律的運動讓每天精神更好,也比較不像以前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對自己也比較有自信、比較能耐煩。這些都是透過認識腦科學及精神健康,所得到的成長與收穫。
 我覺得:台灣人遇到有關健康的問題(包括精神健康),會比較相信要去吃什麼東西來解決,但往往問題還沒解決,身體卻先吃出一些副作用。瞭解腦科學和精神健康雖然要花一些時間,才能看到改善的效果,但我認為這才不會有副作用,而且是最根本的預防保健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