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G_4584-2.jpg 

從感動出發 紀錄最真的情感

專訪《冏男孩》導演楊雅喆
精神健康基金會整理


 我們在悲劇裡發出同理的嘆息,在喜劇裡嘲笑人物的笨拙,從古到今,愛看戲是人的天性,戲劇能夠表現人與人最真實的情感,而這也正是我從事電影工作所想要帶給觀眾的。從真實的感動出發,戲劇才會感人。

 我以前常拍攝紀錄片,至今偏好寫實風格的作品。拍攝紀錄片是一個「等待」的過程,總在鏡頭旁等著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即便在拍攝前對受攝的人物、場境已有所了解,但仍總有意想不到的轉折。

 譬如有一次與公共電視合作記錄片,拍攝身心障礙者家庭,也許是因為鏡頭在旁的關係,一開始拍攝到的都是家庭和樂的畫面。但到後越來越看見,老公對家人越來越沒耐心,直到後來老婆突然拒拍時,才知道這個家庭老公家暴,且夫妻已離婚,只是為了孩子而維繫家庭。這個情節的轉折讓我感觸很多。

 我第一次真切「體會」到,人與人的情感原來可以這麼複雜,也有這麼多的不得已。雖然我們早都知道,人表面上講的話和內心的想法多少都會不一致。

 所以,什麼是真實的情感?同一情緒事件,對年輕人來說,會有「哇!!」一聲的驚嘆,感覺自己看見了大事,但對老年人來說,卻可能只是淡淡一句「對呀,就是這樣……」,習以為常。我想,這就是人生的真實吧!

 人有好奇的天性,會想要了解自己未能理解的情感,透過影片呈現的震撼,有時不是口述或文字能表現的。我也勉勵年輕有志投入影像工作的朋友,從自己最簡單、最切身的感動出發,去實踐夢想。

 許多人嚮往台面上電視、電影的劇情與格局,但那多半是誇大的,我覺得,與其費心去理解誇大的虛擬世界,不如從最靠近自己感動出發,轉化為作品,就算劇情有虛擬的成分,卻也蘊含自己最真切情感與經驗。

 真切的情感與經驗很重要,因為,能感動自己的作品,才能感動別人!



楊雅喆眼中的時尚

我覺得,注重心靈的探索與成長,是一種時尚。---楊雅喆 

 我們已經歷經了整個20世紀,追求與體驗物質享受,但我們也很快地看到了過度追求物質的弊端,譬如人性貪婪了,甚至為了壓低價格,大量生產,壓榨了弱勢的人,但有錢人得到一個接一的名牌產品後,到底開心多久呢?

 我們表現的行為,常常不符合內心真正的想法或渴望,心靈的探索,是一種對內心動態的看見:為什麼我高興?為什麼我生氣?我想要什麼?

 我們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我追求得起所有物質,像比爾蓋茲,飛機、車船樣樣不缺時,我還想要做什麼事?

 想做的事,也許正象徵著內心真正的渴望,也是心靈探索、成長的方向!

 

(圖 / 楊雅喆導演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