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8611.jpg  

專訪精神健康家族-陳志賢先生

 2011年,精神健康基金會滿十歲,也是陳志賢先生加入精神健康基金會十週年的日子。他總是帶著一臉慈祥笑容、神采奕奕地出現,精健會的家族朋友們見到他,常親切地稱呼「志賢大哥」。在他開朗的姿態背後,曾走過一段艱辛歲月。


 十三年前,太太中風入院,突如其來的衝擊,打亂了生活步調,龐大壓力使兩人陷入了情緒低潮。求助無門時,志賢大哥看到精神健康基金會「社區培訓坊」簡章,儘管生活忙碌,無法於第一期課程中結業,他仍持續堅持,歷經兩期課程後,取得結訓。之後,十年如一日,在精神健康基金會舉辦的精健家族回娘家、社區推廣等活動,都可以見到他的身影,熱心地向家族朋友分享經驗、為民眾進行精神健康檢測。

 「精神上的痛苦一定要靠自己,有心才能走出來。」回首一路走來,志賢大哥感慨,面臨困難時,很重要的是自己先找到克服困境的動力,也只有在自己堅強時,才可能照顧身邊的人。「沒有人可以為你承擔痛苦,即使是父母,也無法代替孩子受苦。」領悟到這點之後,便能為自己的處境負起責任,為生命尋找新的出口。

 志賢大哥說,太太剛生病時,難免情緒低落,連帶影響了家人。參加精神健康基金會的課程與講座後,慢慢理解病人在憂鬱狀態下的感受,有了相關的知識和心理準備,心中感覺篤定,不再鑽牛角尖,相處應對上也多了份同理心。上課接收新知,結交來自各方的朋友,更是紓壓的管道。於是他更勤於尋求社會上的資源,進而擔任志工,自我調適照顧之餘,更以健康愉悅的心情,積極幫助他人。

 「我覺得我們基金會就是一個家庭,到這裡就覺得回到家一樣,很溫馨。」與家族朋友們彼此交心,擁有一個充滿歸屬感的地方,對他來說,是參與精健家族活動最寶貴的收穫。聆聽他人生命經驗,也讓他了解,世界上比自己困苦、受難的人大有人在,因而時時心存感恩。

 生命的道路上轉了一個大彎,志賢大哥學會了正向思考,發現生活處處都能轉換角度,積極看待。「什麼事情都是兩面的,比如說,每天陪著太太走樓梯復健,我也可以一起運動;和太太吵架的時候,我就想說,與其面對消沉無力、不說話的人,我寧可和她鬥鬥嘴!」樂觀的心態與言談,帶給自己和週遭力量,無怪乎基金會的家族朋友們,也不斷稱讚他,「比起幾年前,看起來越來越年輕有活力」。

 多年來,志賢大哥與兩位女兒共同照護太太,陪著她復健、訓練語言能力、打理生活起居。「照顧病人一定要有體力、耐心和愛心,」他說,過程中難免有壓力,家人的支持就特別重要。他時常用擁抱向家人表達關愛,而家人也形成默契十足的團隊,志賢大哥敦促太太復健、控制飲食,女兒則會向媽媽撒嬌,扮演不同的角色。

DSC_3328.jpg  
2011年9月志賢大哥(左)獲頒證書,正式成為「精健家族領航員」,帶領家族夥伴散播精神健康觀念。

 志賢大哥的生活豐富多彩,從年輕時在桃園縣文化局擔任志工,到現在,除了精神健康基金會,也在社教館親子劇場等單位服務,成了孩子口中的「陳爺爺」。「施比受更有福,手心向下一定比手心向上快樂,」志賢大哥舉出雙手比劃著,臉上堆滿了笑容。談起過往,他常心懷感恩地說,多虧一路上許多貴人的幫助。而今,在服務的道路上,他也成為別人的生命中的貴人,用生命經驗所凝聚出的智慧,帶給旁人溫暖的關懷。

arrow
arrow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