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你是否曾經嘲笑過北韓人民為領導人金正日之死而掉的眼淚呢?更精確地說:嘲笑北韓人民的山寨哀號,許多人哭了半天卻沒看到半滴眼淚。然而,不可忽略的是許多北韓人民在國家長期的洗腦之下,是真心相信金氏家族=神之家族。造神運動,或許可笑,然而,無論是已開發先進國家、開發中國家、未開發國家或是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偏執的相信」,都是常見的現象。就以台灣而言,從蔣氏時代、阿扁政府到馬政府,對於藍綠政治,人民心中都有自己堅持的看法,這也算是一種偏執的相信。
 

 

 這種「偏執的相信」並不只發生在政治、宗教的信念上,想想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經相信過這樣有數據的概念:人類的大腦僅使用了10%,也就是說,日夜奔波忙碌的你可能只用了你的大腦的10%。100多年來人們一直信以爲真,也形成一種偏執的相信,所以,很不幸的,人們也錯了100多年。包括CT掃描、核磁共振影像甚至是更複雜技術在內的各種大腦影像,顯示大腦沒有哪個部位完全沈寂或不活動。大多數時候遠不止10%的大腦在忙於工作。真正的科學結論可能會讓你瞠目結舌:你的大腦使用率高達100%。

 

 生活在讚揚勤儉是美德的中華文化中,你是否也曾經聽說過:剛掉在地上的食品還能吃;大多數人認爲,剛掉在地上(不超過5秒鍾)的食品還是可以撿起來吃,當然如果是掉在廁所的地上,你可能不會堅持吃。那你不妨看看食品科學和微生物領域的科學家的研究結論。微生物學家通過一系列實驗檢查了食品遭遇沙門氏菌5秒會發生什麽,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但令人厭惡的細菌,它能引起腹瀉和嘔吐。

 

 他們檢查了沙門氏菌在木地板、瓷磚和地毯上存活的狀況,檢查了這些細菌從這些表面轉移到香腸或麵包上的狀況。首次,研究人員發現,4周後,細菌仍存活在乾燥的木地板、瓷磚或者地毯上,這些活著的細菌足以從地面轉移到食品上。那麽細菌沾染到食品上需要多長時間?沾染細菌最多的是掉在瓷磚上的香腸。香腸掉在地上僅5秒的時間,瓷磚上99%以上的細菌就跑到了肉上。細菌從木地板轉移到食品上的速度稍慢,5秒內轉移細菌約5%到68%,細菌從地毯到食品的轉移不是很成功,5秒內轉移細菌爲0.5%。所以基本上你完全不能相信這一個5秒規則。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上述的例子是十分尋常可見的,人類信念的荒謬往往一錯就是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因此,倘若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你遇到許多他人的歧見而難以溝通或是雙方意見對立造成的紛爭窘境時,請別因為人們的固執己見而太氣餒,根據2011年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邁克爾•舍默(Michael Shermer)的報導指出:一旦我們對某個問題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後,這些想法就會變成了我們的信念,而我們會接受許多認知的偏見來維持我們信念的真實性。這樣的人類是不是不夠理性?答案或許是的。但事實上,這通常就是大多數人的信念系統在運作的方式。

 

 在家庭、朋友、同事、文化和整個社會所形成的環境下,我們為了各種主觀的情緒、心理等的原因形成了自己的信念。一旦我們的信念形成,我們就會以一堆知識理由、有利說詞以及合理的解釋,為我們的信念辯解、開釋並且為它合理化。信念產生在前,對信念的解釋在後,在邁克爾•舍默(Michael Shermer)所撰寫的新書(The Believing Brain (Holt,2011))中,將這個由信念決定現實認知的過程,稱作「倚賴信念的真實主義(belief-dependent realism)」,意即真實是獨立於人類心智而存在的,但我們對真實的了解,取決於當下我們所秉持的信念。

 

 這個「倚賴信念的真實主義(belief-dependent realism)」是模仿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雷納‧曼羅迪諾在大設計一書中提出的「倚賴模型的真實主義(model-dependent realism)」。物理學家他們認為沒有哪個模型足以解釋真實,因此,我們不能說哪一個模型比較貼近真實,而是當這些模型與理論結合後,就形成了我們對世界的瞭解與觀念。

 一旦我們形成信念並且做出承諾,我們就會用強力的認知偏見來維護並強化我們的信念,就算是扭曲認知也是在所不惜的。以下是我們常見的認知偏見類型:
1. 支柱偏見(Anchoring Bias):做決定時過於倚賴某個參考支柱或是某項資訊。
2. 權威偏見(Authority Bias):看重某位權威人士的意見,特別是在我們所知無幾的議題上。
3. 信念偏見(Belief Bias):一個人對結論的相信程度來評估某項論點的強度。
4. 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尋求並發現支持的證據,加以強化已經存在的信念,並忽視或重新解釋不支持的證據。
5. 圈內人偏見(the in-group bias):把自己所屬團體的成員意見,看得比其他團體成員的意見還要重要。

 

 事實上,上述偏見都是我們的大腦從聚落時代就演化出來的腦功能,這種腦功能不只對我們相信的事情給予牢不可破的價值判斷,同時也會把不相信的信念妖魔化或是排除掉。

 

 我們現實上對成長過程中的相信形成牢不可破的信念,而且這種信念會影響人生態度與生活習慣,萬一這種偏執的相信變成個人的盲點,這種盲點縱使被他人點出來的時候會促使這個人與他人爭論不休,甚至影響這個人長期的人際關係就像腦功能產生的錯覺一樣,往往我們認為很有理由的某些人世間的事情給予價值判斷,也就是給予批評為好或不好、對或錯,且這種判斷往往自己深信不己或牢不可破的想法或信念,因為進化來的頭腦有這種特性,所以我們在面對日常生活的種種事情給予價值判斷(對或錯)時,建議要用謙虛的態度看待自己的判斷,當判斷被他人挑戰或質疑時,應該靜下心來對自己的判斷應該多加反省與檢討,也要謙虛地以為可能自己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這種思考的方法跟我們在處理日常生活的種種事情包括人際關係,會更具有彈性,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口述/胡海國
撰文/黃雅娟 

文章來源: Michael Shermer, Scientific American,July 2011                                          

arrow
arrow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