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hj.jpg  

 過去十年來,你過得好嗎?

 逢精神健康基金會創會十週年,自2002年起執行的「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也累積了豐碩的成果。綜觀歷年調查發現,社會局勢的變動對國人精神健康存在著衝擊力,因此,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精神科胡海國教授鼓勵國人,不妨回顧十年來心情的起伏情況,想想看是哪些周遭或社會事件影響了自己,從而更進一步自我覺知,在變動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座標,以確保人生幸福。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教授綜觀十年來精神健康指數變化表示,十年來國人精神健康總平均分數呈現微幅波動的情況(見表),但若細看調查內容,不難發現社會局勢的變化對特定族群有著不容小覷的衝擊。譬如,受金融海嘯衝擊大者的精神健康得分(74.3分),明顯低於受衝擊小的族群(84.9分),另外,待業族群長期精神健康得分明顯偏低,少子化趨勢下,年輕人對生育的議題若抱持負向態度,其精神健康得分亦較低。凡此種種,一方面政府要從公共政策作調整,另一方面,個人也應反思生活態度,調整應對的心態與技巧,以面對大局。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才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則認為,強化正面思考,維持生活規律、培養符合精神健康之道的生活習慣,是讓精神健康「負分少、加分多」的關鍵。舉例來說,一樣是失業,有些人依然規律生活、參加活動,相較於那些唉聲嘆氣、生活大亂的人,精神健康水準就較容易維持。

 胡海國教授則指出,處在變動的環境,我們一方面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變化,但另一方面,更要覺知自己的本色,不隨波逐流,才不會太容易受到社會波動衝擊。尤其,有些傳統價值歷久彌新,在現今競爭、疏離的氛圍中,傳統社會中「與他人共同存在」的情懷可以是精神健康的支持力量,不論時局如何變動,都仍值得發揚。

 事實上,歷年的指數調查已指出,「家庭健康」一直是國人在精神健康的四個面向(心身健康、個人價值、生活掌握、家庭健康)中得分最高者,而與家人同住者,精神健康水準也高於未與家人同住者,對此黃榮村校長便表示,家庭關係的建立與經營,是維繫國人精神健康的重要力量,也是值得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

 楊聰財醫師則認為,「助人」是促進精神健康最好的良方,因此鼓勵大家,發揮「婆婆媽媽」的精神,突破與家人、親戚、朋友間的拘束感,表達關心,利己利人,擁抱溫暖與幸福。

 

精神健康指數10週年座談會
變動社會中的精神健康

【活動時間】2011/10/18(二) 14:00-16:00

【活動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2F視聽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與會專家】
 引言人/胡海國(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回應人/黃榮村(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
     瞿海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葉啟政(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講座教授)
 主持人/楊聰財(楊聰才診所院長、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

【活動對象】關心醫療衛生、精神健康與社會政策之媒體人員
      社會大眾及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學生、教師

【活動洽詢】(02)23279938#21

arrow
arrow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