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9631  

 

  每年持續舉辦「精神健康論壇」的精神健康基金會,今年以「臺灣社會的出路:轉向未來──好好活著,超越困境」為題,適逢合辦單位光智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今年二十週年慶(所屬基金會三十週年),特別以「健康促進」為主題,邀請致力於人文精神與科技整合的百略學習教育基金會林金源董事長、家庭精神醫學與心理衛生領域有深厚臨床實務經驗的光智基金會常務董事宋維村教授,以及推廣國人精神樂活、敦厚鄰里幸福的本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等專家,針對當今臺灣現況,從文化、家庭、個人等面向尋求因應對策,冀盼國人在陰鬱低谷中找尋出口、樂活人生。

 

 

 

林金源:讓文創更深入走進生活和生命

 

  近期臺灣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在消費資本主義成為主流價值下,浪費、沒有效率等後果顯現。該如何突破?林金源董事長從文化層次提出新思維。他表示,如果把「文化」當成電腦操作系統(OS),則能創造如「智慧生活」的新文化,來取代舊有、無效的模式,意即積極運用資訊、通訊等科技產品來支持個人實踐生命與生活。

   他進一步解說,以往資訊、科技產業大都侷限在產品與服務,未來則應致力於個人生活,成為產生體驗知識、轉化智慧的協助角色。換句話說,我們應該視每個人為「應用程式(App)」的載體,並且在新文化中提供與選擇較良善、對自己與他人皆有利的App,安裝於生活中;例如:將App與微電影結合,進行企業行銷;用平板電腦上課,讓教學更便捷等等。 

  針對許多人對臺灣的前景抱持悲觀,林董事長則認為危機即轉機。他指出,臺灣兼具傳統儒家思想與融合西方文化的獨特性,只可惜多數人受限於西方主流文化的狹隘認知而未行動;因此,他期待國人共同整合科技與人文精神,投入創意與技術,一起創造臺灣引領世界的機會。 

 

宋維村:從家庭變遷中建立保護因子

 

  時代演變,家庭樣態也隨之改變。宋維村教授從各國的家庭狀況資料中比較發現,臺灣出生率為全球最低,2011年甚至僅0.89,亦即一對夫妻生育不到一位小孩,恐致臺灣人口走向滅絕之路。此外,臺灣未婚生子比率在亞洲國家中相對較高,有兩成臺灣人認為女性可選擇當單親媽媽,但卻有八成臺灣民眾認為雙親家庭的孩童才能快樂成長顯示家庭價值觀存在衝突,值得深思。

  過去傳統家庭由異性婚姻、血緣相繫所組成,現在同居、同性結婚在世界各地則日漸增多;離婚率的上升,導致單親與重組家庭增加;雙薪家庭衍生托育與隔代教養問題;家庭共有財產轉變為夫妻財產制……等,這些轉變皆對經濟重心、情緒支持、教養與傳遞文化等家庭功能造成衝擊。

  此外,臺灣兒虐人數逐年上升,施虐者多為照顧者與親戚,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親職教育與婚姻失調;宋教授建議從增進親職教育知識,與穩定和諧的家庭關係著手;例如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提供情緒、物質上的支持,家庭成員多向溝通等,以增進家庭幸福的保護因子。宋教授舉「2012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結果作總結,表示國人的家庭健康指數,普遍高於其他精神健康指數(心身健康、個人價值、生活掌握),足見臺灣社會應更珍視並建立家庭、親子間的良好支持與溝通,促使人人擁有美滿的人生。 

 

胡海國:心腦操練、堆疊幸福

 

工業革命引發技術高度發展,提升生活品質與資產。但經調查,離婚率、心理調適困擾、精神疾病罹患率卻提高,加上個人的欲望變多、忙碌中失去人生的重要價值、不健康地相互比較、全球化下的不安與人際疏離、以財富為價值指標等,在在造就了胡海國教授所觀察到的,臺灣社會的「孤島現象」。

  

本會「2012年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顯示,整體精神健康與2010年相比有明顯落差,心身問題陡增,四成以上民眾對未來感到無望,顯示民眾精神健康低迷,彷彿受到「心靈海嘯」衝擊,所以虐兒、殺親、酒駕鬧事等社會新聞層出不窮。此外,將臺灣民眾依幸福感高低區分,調查分析發現國人約有二一八萬人覺得不幸福,為數驚人。

  

  有鑒於此,胡教授提出「心腦操練」的人生新主張,希望推廣具體可行的「精神健康之道」,讓民眾重新掌握精神健康。最基本的作法是從認識腦力的有限出發,學習保養之道、覺察腦力與壓力是否平衡、照顧自己並用心生活,進而關懷鄰里,產生敦厚氣氛,堆疊幸福以達到精神樂活。胡教授強調,如果能投入心力追求、落實生命的意義與自我肯定,並且轉個彎看人生,相信未來路途將更寬廣。

 

   臺灣社會的出路:轉向未來──好好活著,超越困境」精神健康論壇從科技、人文等方向,共思臺灣社會出路,盼能度過幽暗低谷,再現柳暗花明。精神健康基金會期望持續引領更多國人,一同實踐精神健康之道,在此歡迎全國民眾加入精神健康家族的行列,共同打造精神樂活,體會幸福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in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